作為“岱山防疫一件事”應用試點,高亭鎮竹嶼菜場南、北兩門數字防疫門設備近日啟用。電子卡口門取代了人工檢查健康碼、行程卡的小桌子,紙質健康碼不用了,手機不會用也沒關系,刷一下身份證、對一下臉就可通行。如此,不僅提高了通行效率、降低了人工成本,更能通過數據集成實現精準、實時防控(據《舟山日報》1月9日報道)。
疫情防控是一場攻堅戰、持久戰,不但要愈戰愈勇,還要愈戰愈智。從近期報道看,各地在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督查中,大門小門防控疏漏的情況偶有發現。戰線長、點位多,在長期堅守中工作人員是否會出現懈怠現象,著實令人擔憂。在加強督查的同時,及時跟進智控手段,讓不會“看走眼”也不會“睜只眼閉只眼”的“數字眼”全線上崗,有望讓大門小門更加萬無一失。
“岱山防疫一件事”找準“兩碼融合+實名登記”防疫場景小切口,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手段實現精密智控,不但能夠牢牢守住大門小門,還有望通過“城市大腦”的后臺集成應用,實現對疫情的“早發現、快處理,早預警、除隱患”。如此不斷升級智控系統,顯然有助于精準有效地應對疫情,從而牢牢掌控防疫戰疫的主動權。
同樣是出現疫情,為何有的城市能迅速加以控制,并且將封控區域限定在最小范圍,實現對城市正常運行、市民日常生活影響最小。而有的城市卻動輒大面積封控、長時間延續,不但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,還導致了難以估量的間接損失。每一起疫情各不相同,各地實際情況也千差萬別,很難簡單地評價防控的好壞。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,誰能更好地運用智控手段,誰就能更加精準高效地控制、消弭疫情。
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,也是第一防疫力。我市一直保持著低風險,靠的是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嚴守大門小門,也始終離不開科學防控的助力。岱山縣在疫情防控中一方面系統打造防疫鐵軍、壓緊壓實防疫責任,一方面優先將數字化改革成果應用于防控一線,積極推進大門小門“機器換人”、不斷升級閉環管理智控水平,使戰疫更具科技范、更有決勝力,無疑是值得贊賞的。疫情防控仍在進行時,不但要做到“外防輸入、內防反彈”,還要爭取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,就必須向數字化防控要戰力。
中高風險地區來岱人員預警分析、日常健康監測人員外出預警管理……“城市大腦”運作越來越復雜、越來越高效,與此同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方便、越來越輕松??梢韵嘈?,隨著全市數字化防控體系的不斷升級,精準防控必將全面提升,我們就更有底氣筑牢防疫戰疫的銅墻鐵壁。